<button id="agvv3"><object id="agvv3"><menuitem id="agvv3"></menuitem></object></button>

    <s id="agvv3"></s>
    <th id="agvv3"></th>
  1. <th id="agvv3"></th>
    <th id="agvv3"></th>
    <dd id="agvv3"><center id="agvv3"></center></dd>
    <progress id="agvv3"></progress>

      中共晉城市委宣傳部主管 晉城市融媒體中心主辦
      設為首頁 新聞爆料
      首頁 >> 社會新聞

      指尖上的舞蹈——民間藝人李書琴的巧手人生

      2023年07月28日 17:21:00 來源:太行日報·晚報版

      指尖上的舞蹈

      ——民間藝人李書琴的巧手人生

        □郭晉兵

        數千年來,沁河兩岸催生出很多優秀的民間工藝制作者,李書琴便是佼佼者之一。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專程去拜訪李書琴老人。老人家的屋子不大,墻上掛滿了很多裝裱完整的剪紙、布藝作品;幾張簡單的家具,很舊,應該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桌椅,上面堆放著許多有趣的工藝物件;一個老舊的柜子,透過玻璃,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里面堆滿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布藝物件。這里雖然沒有精心布置,卻儼然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民間工藝展覽室。

        A 潤城鎮有名的巧手閨女

        1935年3月,李書琴生于陽城縣潤城鎮下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是明朝獨資捐建海會寶塔的富商李思孝的后裔。她的母親是鎮上非常有名的巧手媳婦,只要誰家娶媳婦嫁閨女,做滿月擺壽宴,都要請她去剪一些大紅的窗花、禮花,以及一些飽含祝福的剪紙圖案,還有蒸喜饃捏面糕。若是逢喪事,鄰里也會請她去捏面食供品,扎紙馬紙人。她的母親經常走鄉串戶,她總是跟在身邊,所有的手工技藝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在八九歲時,她便能托著樣子剪窗花、做香袋。

        過去農村逢年過節規矩多,沁河岸邊像李書琴母親這樣的巧手也非常多,這種扎根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土生土長、土色土香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李書琴。

        她不僅跟著母親學捏面糕,以及各種各樣的面塑,而且還善于觀察生活中花鳥魚蟲、草木畜獸的模樣,自己創作富有寓意的作品。她是一個做事非常有心、特別執著的人,只要自己構思好的東西,就一定要做成,獨坐時思,睡覺前想,半夜經常起身創作。就這樣,到十八九歲時,她已經成為全鎮非常有名的巧手閨女。

        雖說已是88歲高齡,但李書琴神清目明,思路清晰,非常健談,講了許多關于自己的故事。

        19歲時,她奉祖母之命嫁到了潤城鎮北音村曹家,先后在城關鎮、潤城鎮、北留鎮供銷社工作,由于工作認真、踏實、能干,屢次被樹為勞動標兵、先進典型。在經過三年困難時期后,她積極響應國家經濟調整整頓政策,回到農村參加農業生產,給村里喂過豬、養過蠶,又自學成才做過裁縫。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她參加了全國的“三線”建設,和眾多青年骨干一起去武鄉修鐵路。當時,她是裁縫,卻是難得的通才,帶了很多徒弟,只要是上邊派下來的活都能做,而且做得比別人都出色。

        她心地善良,做活有韌勁,沒有私心,傾盡自己的裁剪技藝傳授給徒弟們。她沒有學過木工,家里的家具都是自己親自設計,簡單的就自己加工制作;她不是泥水匠,卻可以壘磚砌墻。無論做什么事,她都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勁,一定要干好,受到干部群眾的交口稱贊。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勞動中,她敢想敢干,曾連續擔任三個生產隊的隊長,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定居縣城。知天命之年的她,對民間藝術的熱情不僅絲毫沒有減弱,反而更加狂熱,與時俱進,積極創作,把許多新時代的審美元素融入作品中,讓自己所鐘愛的民間技藝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B 把陽城面塑文化推向全國

        李書琴老人經常受縣政府的委托,為元宵節設計制作花燈。她說,花燈制作的技藝較難,尤其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對花燈的形狀、材料、審美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設計出讓老百姓喜歡的花燈,創意很重要,決不能墨守成規。在她看來,花燈的變化是必然的,更能激發出自己無窮的想象力。于是,經過編扎、裱糊,配以剪紙、刺繡、詩詞、書畫等裝飾,一雙靈巧的手便制作出了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形式多樣、精彩別致的彩燈。

        她就喜歡這樣具有挑戰性的生活,每次都能做出新意,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繼續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1989年,縣政府授予她“花燈制作能手”稱號。

        平日里,她喜歡捏一些動物面品讓孩子們玩和吃。親朋故舊、遠近鄉鄰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從來是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凡是民間婚喪禮俗、祭祀天地、四時八節等,是李書琴老人最忙碌和最充實的時候,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喜歡??梢哉f,一年四季,她都是忙碌的,除了繁多的家務,似乎把大部分的空余時間都獻給了社會,獻給了民間藝術。

        1991年5月,在晉城市召開的全國文聯組聯工作現場會的美術展覽會上,書畫攝影民間藝術作品豐富多彩,剪紙、面塑、陶器展品琳瑯滿目,其中的面塑作品如哪吒鬧海、獅子糕、金蛙駝兔、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十二生肖等獻供,寓意多樣,形態各異,塑工精湛,栩栩如生;剪紙作品如龍鳳呈祥、五福捧壽、丹鳳朝陽、麒麟送子等,大膽創新,刪繁就簡,拙中見巧,夸張傳神,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讓所有的參觀者驚嘆不已。這些面塑、剪紙,還有綠綢金線蛤蟆、雙頭虎枕等近百件布藝作品,先后多次在縣、市、省各級組織的活動中展出。央視曾播出的電視專題片《陽城面塑》,以構思新穎、造型可愛、色彩艷麗、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讓陽城民俗文化走進了全國人民的心里,引起強烈的社會轟動效應。這位登上中央臺的面塑創作者,正是李書琴。

        1992年4月,縣委宣傳部為李書琴頒發燙金榮譽證書,這是對她數十年來孜孜以求的民間藝術創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她豐碩藝術成就的高度贊譽。李書琴把陽城面塑文化推向全國,走在了同行們的前列,讓沁河兩岸獨特的鄉土傳統和鄉情韻味,逐漸成為陽城一張亮麗的民間藝術名片。

        C 各種活動上屢獲大獎

        在一個大紙箱中,李書琴的兒子找出了幾十張面塑、剪紙、布藝照片。李書琴用手指著每一幅照片,耐心地描述著當年的創作故事。這些照片都是李書琴老人參加各類展出活動的作品實拍,有的粗獷質樸,有的精雕細刻,大都濃墨重彩,鮮艷奪目,讓我第一次領略了民間藝術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一張照片上的年糕,是陽城縣東鄉人過年的必備民俗面品,在大年初一敬奉天地與觀音菩薩的獻供,在她的手下卻捏出了花樣和極致。這尊年糕高近一米,寬一尺有余,三節云紋栆坨簡單而不失大氣,年糕的上部有精雕細琢的丹鳳朝陽、鳳戲牡丹、虎頭、棗花、花叢等造型,年糕的四面還剪刻生面屏四扇,兩邊放面羊和面豬各一只。

        還有兩張焙面娃娃的照片,特別引人注目,分別是嫦娥奔月和老壽星。李書琴說,她捏制的老壽星、嫦娥奔月、圪蟆駝兔等6件焙面娃娃,獲得1994年山西省文化廳舉辦的“山西省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金獎。同年10月,陽城縣選送的18個焙面娃娃,參加中國文化部組織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展覽會”,其中就有李書琴捏制的嫦娥奔月和老壽星。陽城的焙面面塑作品一經亮相,獨特的地方特色和藝術風格便吸引了眾多專家的目光,為此,她與一同赴京的其他五人的作品獲得集體銀獎。

        陽城特有的焙面面塑的知名度、美譽度空前提高,讓這個充滿人文情趣、土生土長的民間工藝大放異彩。

        李書琴不僅會剪窗花、鞋花、枕花、禮花、喜花等,還會剪鳳戲牡丹、蟾戲海棠、喜鵲鬧梅、蝴蝶撲梅、金魚拱蓮、小猴摘桃、松鼠葡萄、十二生肖等百余種圖案。別人能剪的她會剪,別人不會剪的她也會剪。她把平常的物體經過大膽取舍、刪繁就簡,用最簡潔的線條進行表現,通過黑白、粗細、虛實、疏密等藝術手段,隨心所欲,把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現實作品,讓人嘆為觀止。一把小剪刀在她的手里,愣是彎曲自如、運轉靈活地剪出了鏤空的美感和藝術享受。

        她的刺繡鞋花、手帕、枕頭頂、床圍等,以及穿戴的各種飾品,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地方特色濃郁,針腳細密,布局勻稱,色彩艷麗,圖案形象生動。李書琴從小就生活在農村,顯示出非凡的才藝,能織善繡,遠近聞名。她不停地翻動著“百寶箱”里的物件,就像在檢閱自己的“部隊”,每一件都視作珍品,每一件都是小心翼翼地打開讓我欣賞,自豪感溢滿臉龐。

        李書琴家里現存自己親手做的各種刺繡60多件,各種布綢工藝品200多件。雖然沒有受過什么藝術訓練,也沒有學過什么藝術理論,但她從實踐中獲得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卻是那樣豐滿和誘人。

        隨著全社會對傳統民俗文化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李書琴的作品經常參加各種競賽展覽活動,逢展必去,且屢獲大獎。尤其是2004年9月,太原舉辦第二屆國際面食節、全國面塑大賽,展出了她的孔雀開屏等66件作品,并在中央電視臺專題播映,從縣級到中央的各級媒體以不同的方式報道了她從事民間藝術的生動事跡。

        不是藝術家,卻用大半生的心血和智慧把鐘愛的民間工藝做成了老百姓的口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婦女,卻憑著高超的技藝聲名鵲起,沖出山西,走向全國;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卻一次次把陽城民間工藝帶到全國人民的面前,為陽城民間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毫不夸張地說,李書琴是綻放在陽城縣民間工藝領域的一朵最絢爛的“奇葩”。

      【打印】 [ 責任編輯: 李敏 ]
      晉城市融媒體中心版權與免責聲明

      《太行日報》、《太行日報·晚報版》和晉城新聞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視頻)獨家授權晉城新聞網發布,版權歸晉城市融媒體中心所有,報紙和網站發布的獨家新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否則以侵權追究責任!

      凡本網未注明"來源:晉城新聞網、《太行日報》、《太行日報·晚報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對本文內容有疑義,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晉城新聞網咨詢電話:0356-2025100。

      我要評論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Copyright 2006 - 2017 jcnews.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晉城市鳳臺西街338號晉城市融媒體中心 聯系電話:0356-2025100 E-mail:thrbwlb@163.com

      晉城市直新聞媒體有獎糾錯   平臺技術支持: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晉城新聞網版權所有 未經晉城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4120190021 晉電子公告備2010018號 (署)網出證(晉)字第006號      晉ICP備 19008049號      晉公網安備 14050202000012號

      在线无码精品秘 日本视频,一本大道在线观看无码一区,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思思热国产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