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泳受熱捧 這些疾病要警惕
山西日報新媒體綜合報道 炎炎夏日,游泳池、水上樂園成了學生和家長納涼嬉戲的好去處。但是,游泳場館是公共場所,存在多種復雜的安全風險及影響健康因素,若不注意安全及衛生很可能在游泳過程中感染疾病。太原市疾控中心專家提示,家長帶孩子去游泳場館游泳、水上樂園玩耍時,要注意觀察場所的衛生情況,通過護眼、護鼻、護耳、護膚、護發做好健康防護。
五種疾病要防范
看似清澈見底的池水,其實隱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如果游泳池消毒不到位、游泳的人過多、游泳者有傳染性疾病等,就很容易造成水質污染,引起傳染性皮膚病、紅眼病、腹瀉等方面疾病的傳播流行。
手足癬及體癬。在游泳池,最容易傳染上的皮膚病就是手足癬及各種體癬,這類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游泳者中也會有手癬腳氣患者,就會造成游泳池水中存在各種可以感染人皮膚的真菌。另一方面,皮膚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作為皮膚外層屏障的角質層容易出現松解,這樣就更容易感染真菌。
傳染性軟疣。傳染性軟疣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如接觸患者皮膚或水被病毒污染可以造成傳播,最初疙瘩是帶有光澤、半球形的小丘疹,直徑1毫米至2毫米,隨后逐漸增大到綠豆大小,中心可呈微凹如臍窩狀,表面有蠟樣光澤,擠破表皮可見奶酪樣或粉刺樣物質。
毛囊炎癤子。因為游泳池的消毒劑不能殺滅綠膿假單胞菌,如果游泳者皮膚表面有細微的破潰就有可能被感染,引起皮膚發炎,形成毛囊炎和癤子。如果皮膚有外傷或破潰者,不建議去游泳。
紅眼病。學名叫急性結膜炎,是由于細菌等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感染導致結膜發炎,癥狀為眼睛異物感,燒灼感、怕光、流淚、分泌物多。這是由于游泳池水中含有一些沒有被殺滅的微生物導致的結膜感染。專家建議,不共用毛巾、臉盆、手帕等物品;勤洗手,不揉眼睛;游泳時戴泳鏡,若游泳后感覺眼部不適,可用氯霉素眼液預防。
病毒性胃腸炎。如果沒有先淋浴沖洗身體就直接進入游泳池,那么平均每個人至少會帶入極少量糞便進入游泳池。糞便中有大量細菌病毒,有些具有傳染性,就可能造成病毒性胃腸炎,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
五項防護要做好
第一護眼。游泳前,摘除隱形眼鏡,最好戴上泳鏡,以減少結膜炎的發生。游泳后,將眼部沖洗干凈或再點一些眼藥水。
第二護鼻。游泳后,用鹽水洗鼻,嗆水后含有漂白粉的水會將鼻腔內的分泌物細菌帶入鼻竇,若不及時處理容易出現鼻竇炎。游泳后,用鹽水洗鼻可以有效降低對鼻黏膜的刺激損傷。必要時,還可以佩戴防護器具,防止鼻腔進水。
第三護耳。游泳前,可以用耳塞或干凈的棉球塞在外耳道,如果耳朵進水,需要及時清除,否則會引起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此時,頭偏向一側,單腿站立,用力跳幾下,將耳內殘水甩出,再用棉簽吸出剩余的水分,千萬不要盲目掏耳,以免傷耳道。
第四護膚。如果皮膚狀態不好,皮膚出現破損,哪怕是蹭破皮,都不建議去游泳。游泳過程中,如果皮膚變白發皺時,就要停止游泳,上岸后要盡快用沐浴露或香皂徹底洗凈身體,尤其是私處,腳趾縫千萬別遺漏,然后用自帶的干凈毛巾擦凈。
第五護發。水質不好,消毒劑過多,會讓游泳者的皮膚和頭發干燥,可導致頭發干枯變黃易斷。游泳前,可以戴防水性好的硅膠帽。游泳后,馬上用清水洗去殘留在頭發上的消毒劑。